本篇文章1484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有没有这种感觉?每年到了12月,朋友圈里全是圣诞节的广告,但真正能让你停下来、甚至想点进去看的,寥寥无几。为啥别人的推广好像总有点击量,你的却石沉大海?是产品不够好?还是你没抓住那个“点”?
其实啊,问题可能出在你的“软文”上——写得太硬了,没人爱看。
我们先别急着想“怎么写”,先想想“为什么写”。圣诞节微信推广,表面是卖货、推活动,但内核其实是传递情绪和场景。
用户不会因为“圣诞大促”四个字就买单,但他们可能会因为“一份暖心的礼物能让他笑一整天”而心动。所以,你的核心不是销售,而是帮用户想象出一个更美好的圣诞瞬间。
自问自答时间: - Q:那怎么才能勾起这种想象? - A:用故事和场景代替广告语。别只说“圣诞礼物七折”,试试说“去年她收到这条围巾时,眼睛亮得像圣诞树上的星星”。
很多人写软文,开头就是“圣诞来临,优惠开启!”——完了,用户直接划走。开头3秒决定生死,你得下钩子。
试试这些方法: - 提问式:“还记得去年圣诞,谁陪你一起过的吗?”(直接戳回忆) - 反常识式:“其实圣诞老人可能不喜欢红色?”(引发好奇) - 故事式:“凌晨两点,他偷偷把礼物塞进袜子里……”(有画面感)
不过话说回来,钩子只是开头,如果后面内容拉垮,用户还是会跑。所以……接下来怎么接?
微信文章是碎片化阅读,没人愿意看长篇大论。但圣诞主题又需要氛围感,怎么平衡?用??榛杓?/strong>。
比如: 1. 开头钩子(1-2段) 2. 圣诞场景渲染(带情绪的故事或图片) 3. 产品/服务切入(自然植入,别硬转) 4. 用户福利强调(优惠、限量、赠品) 5. 行动号召(“立即点击”、“限时领取”)
每个部分之间用图片、分割线或者金句隔开,视觉上不拥挤。
举个真实例子(略有改编):某小众香薰品牌,圣诞推文标题是《圣诞夜点错香薰,差点分手了……》。
内容开头讲了一个故事:女生买了冷调香薰,本想营造浪漫,结果男友觉得像“寺庙味道”,气氛尬住。然后引出:“其实圣诞适合暖香——甜橙、肉桂、焦糖,像拥抱一样暖。”
最后才说:“我们今年圣诞限定香薰,卖得最好的是这款‘暖冬晚安’,今天下单还送圣诞小蜡烛?!?/p>
——你看,没提促销,但用户记住了故事,顺便记住了产品。
虽然圣诞氛围容易渲染,但有些错误一犯就完蛋: - 过度煽情:圣诞是温馨,不是苦情戏,别编得太狗血; - 优惠混乱:满减、折扣、赠品……规则太复杂用户直接放弃; - 脱离品牌调性:明明是个严肃品牌,非要学网红写“嗷嗷可爱”,很违和。
具体怎么避免?或许可以多测试几种写法,看看数据反馈再调整。毕竟用户偏好这事儿,有时候真的很难一概而论。
让用户参与进来,比单方面说“我们多好”有效十倍。
比如: - 在文中嵌入投票:“圣诞你最想收到什么礼物?A.零食 B.饰品 C.红包”; - 留言区办抽奖:“晒出你的圣诞树照片,抽3人送礼物”; - 用小程序设计圣诞贺卡生成器,用户生成后自动分享。
这些互动不仅能提升转发,还能带来真实UGC(用户原创内容),省得你自己编故事了。
圣诞推广不是一次性任务。如果你这次写好了,用户记住了你,明年还会来看。甚至元旦、情人节……都可以复用这种“情绪+场景”的写法。
所以,别只盯着GMV(总销售额),想想怎么让用户通过这篇软文喜欢你。
嗯……大概就是这样。其实写软文没有标准答案,多试错、多观察,慢慢就找到手感了。祝你圣诞推广爆单!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