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77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有没有试过,团建通知一发,办公室里哀嚎一片?不是大家不合群,是很多团建…真的有点…尬啊。吃饭唱歌老三样,除了能发朋友圈,好像也没啥了。但你说团建真的没用吗?好像也不是。问题到底出在哪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怎么把团建搞得既好玩又不“油”,让老板和员工都真心想参加!
我们先来自问自答一个核心问题:团建活动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?
是为了让老板开心?还是为了拍照片做宣传?或者是…让大家真的能放松一下,顺便和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事混个脸熟?
我想,最理想的状态是最后一种——通过非工作的场合,让大家自然连接,提升团队的默契和信任。但现实往往是,组织者一拍脑袋:“走!吃饭去!”结果桌上,领导一坐,大家立刻进入“工作汇报式”敬酒,比上班还累。
这或许暗示,很多组织者并没想清楚“为什么而做”,只是单纯完成了“搞活动”这个动作。
那怎么样才算一次成功的、不尬的团建呢?核心就俩字:走心。
怎么走心?别搞强制,多给选择。比如:
重点不是你花了多少钱,而是你是否真的考虑到了员工的感受。
道理都懂,具体怎么做?来点干货!
1. 逃离办公室:来一场城市大冒险 不是简单的定向越野??梢园殉鞘械乇旰凸疚幕?、产品知识结合,设计成解谜任务。比如下一个线索藏在某个咖啡馆的某张桌子下,小组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找到。这比傻跑有意思多了,而且极度考验团队的协作和沟通。
2. 一起做顿饭,烟火气最暖人心 比起在饭店里正襟危坐,一起去菜市场砍价,再回到厨房手忙脚乱地做出一桌菜,过程笑料百出,成果无论好坏,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。这种“共创”的经历,能快速拉近距离。毕竟,谁能拒绝一个会给你递葱花的同事呢?
3. 公益型团建:一起做点好事 这个比较新颖,比如一起组队去徒步捡垃圾,或者去动物救助站做一天义工。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的过程中,团队凝聚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。大家会觉得,我们公司不光能赚钱,还挺有爱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形式最有效,可能还得看公司团队的具体年龄构成和偏好,这方面我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,也算是个知识盲区吧。
老板最关心:我花了钱和时间,能得到啥?
直接提升业绩?恐怕很难。但它的回报是隐性的、长期的:
所以,别把团建当成本,把它看作是对团队情绪健康的一项投资。
一场成功的团建,结束后大家讨论的不是“什么时候散的场”,而是“那天那个谁太好笑了”或者“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玩”。
它不需要多奢华,但需要组织者多用一点心,多一点俏皮的创意,少一点形式化的要求。核心目的就一个:让大家真的乐在其中,然后带着更好的情绪回到工作中。
试试看,也许下一次,发团建通知时,你能听到的是欢呼呢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