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67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?—— 一个老客户背后,到底藏着多少新机会?我猜你可能没仔细想过。但现实是,我们拼命拉新、砸广告、搞促销,回头一看,最稳定、最愿意复购的,往往还是那些认识很久的老客户。那问题来了:我们真的把“回馈客户”做对了吗?还是说,这只不过成了每次促销季的一个口号?
我原来也这么以为。打折嘛、送券嘛、搞个会员积分,这不就是回馈了吗?但后来我发现……客户好像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了。
你想想,是不是每次收到那种“满199减20”的短信,看都不看就删了?这不是说优惠没用,而是大家已经疲劳了。如果回馈只是机械性地给点小甜头,那其实跟没回馈差不多。
那到底什么才算真正有意义的回???我觉得至少得做到一点:让客户感觉到被重视,而不只是被“营销”。
我见过不少公司一提到“客户回馈”就想到要送东西、打折……但这真的是客户想要的吗?不一定。
比如我之前合作过一个母婴品牌,他们最开始总送尿布试用装,后来才发现——妈妈们更需要的其实是育儿知识、是经验交流、是有人听她们吐槽。你看,回馈不一定非得是实物。
所以我们可以尝试: - 提供稀缺资源:比如独家内容、早期体验资格; - 打造专属感:让客户觉得“我是被选中的那个人”; - 给实在的便利:免运费、优先客服通道这种,比硬打折有时更让人记得住。
说到这里我得停一下……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“套路式回馈”?就是明明说是感谢老客户,结果一点进去又是拉新、又是凑单、规则复杂到不想看。
这种回馈不如不做。因为它背后没有真诚。
而真诚的回馈是什么样的?我举一个例子:有个小咖啡馆,老板会记得熟客的喜好,有时会多送一块手工饼干,甚至下雨天提醒你带伞。这种回馈没有写在会员条款里,但比什么积分都让人想再次走进那家店。
所以回馈的本质或许不是“给出什么”,而是“你是否用心”。
哦对了,还有一个很容易混淆的点:我们总把“回馈”做成短期活动。比如周年庆、双11大促……热闹一阵就没了。
但真正能留住人的,其实是长期、稳定、可预期的回馈体系。比如: - 定期的小礼物或惊喜; - 老客户的专属折扣码(不要每次变来变去); - 生日祝福+实在的礼品; - 邀请他们参与新品评测或决策。
短期活动拉的是销量,长期回馈养的是感情。
如果你觉得回馈一定得砸钱……那可能思路还没打开。我见过最动人的回馈,反而没花什么钱。
比如有个做手工皂的卖家,她每次发货都会手写一张明信片,分享一个日常小心得或者一句安慰的话。很多人收到后都特别感动,甚至晒图@她?!獬杀炯负跷?,但效果比发五元券好太多。
再比如有些品牌会定期给老客户做线上分享会,请行业达人来讲讲干货。这看起来是“送知识”,但实际上建立了极强的信任感和社群归属感。
说这么多,也许我们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:做回馈,到底是为了什么?
是为了让客户继续买单?还是为了让他们记住我们?……这些都没错,但可能有点表面。
我个人觉得,回馈更像是一种“双向感谢”。客户选择了我们、信任我们,甚至推荐给我们朋友,这份支持如果只用交易来衡量,就太单薄了。回馈,是我们把这份信任再接住、再传递回去的方式。
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设计“回馈活动”时,也许可以多问自己一句:我做的这件事,是真的站在客户角度,还是只是为了快速提升业绩?
如果能想清楚这个,你的回馈,才不会变成一场自嗨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