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62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明明产品不差、钱也花了,写的推广软文却像石沉大海,一点水花都没有?而别人家的文案,动不动就刷屏、带货量惊人。差别到底在哪?
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几个真实案例,不说虚的,就看看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。
软文这东西,看起来简单,好像写个文章提提产品就行。但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——他们只顾着说“我的产品多好”,而完全没去想:“用户为啥要点进来看?看完为啥要分享?”
自问自答时间:
问:用户时间这么宝贵,凭什么看你的软文? 答:要么有用,要么有趣,要么有共鸣。如果三者都没有,那基本就凉了。
举个例子,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品牌,之前一直写“成分多安全”、“材质多高级”,数据很一般。后来他们改分享《深夜喂奶的妈妈,不是一个人》这种带情绪的故事,文中自然带入产品,阅读量和转化率居然翻了三四倍。
所以,关键不是“你想说什么”,而是“用户想听什么”。
我们来看一个特别经典的案例——某国产护肤品牌做的“熬夜霜”推广。
这篇软文一开始根本没提产品,而是讲了一个95后加班女孩的故事:赶方案、熬夜、皮肤变差、自卑…这几乎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。然后中间插了一句:“难道只能这样吗?”,引出了产品。
它的核心策略其实就三点: - 情感共鸣先行:先让用户觉得“这说的就是我”; - 痛点放大:不熬夜不行,但皮肤变差真的很焦虑; - 解决方案轻推:自然引出产品,变成“救星”而不是“广告”。
而且整篇语言特别口语化,就像朋友在吐槽和建议,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。
很多人容易陷入“自嗨式写作”,我觉得我的产品牛,写出来却没人理。其实好软文往往反直觉:
不过话说回来,是不是只要结构对就一定能爆?这也未必,运气和时机有时候也挺重要,具体怎么把握那个“爆点”,其实还挺看感觉的……这方面我也还在摸索。
看了成功案例,也得知道哪些容易失败。比如:
最可惜的是,有些文案产品亮点其实很多,但就是没站在用户角度表达出来。
软文写完了不代表没事了。投放之后一定要看数据:
持续优化才是长期之道,别指望一篇软文就爆一辈子。
最后说点实在的:用户给你时间注意力,你就要提供价值——不管是信息、乐趣还是共鸣。软文不是忽悠,而是用更真诚的方式让用户了解产品。
如果能想通这一点,其实写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了。对吧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