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3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……明明是个广告,但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下单的“唇部护理”文章?它们常常打着“实测分享”、“良心推荐”的旗号,写得特真诚,但转头一想——等等,这该不会就是传说中的“唇后期软文”吧?
说白了,“唇后期软文”就是一种伪装成真实体验的广告文案。它不直接说“买我!”,而是用“我用了三天,唇纹真的淡了”、“闺蜜推荐的,果然没踩雷”这种话术,让你不知不觉被种草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我们老是中招?因为它抓住了几个心理弱点:
这类文章虽然五花八门,但套路其实就那几种。你如果看到下面这些特征,就得留个心眼了:
明明知道可能是广告,为什么还是忍不住想信?这里头其实有心理学的原因。人对“故事”和“他人经验”天生就有信任倾向,尤其是当对方看起来和你很像、有同样烦恼的时候。
但问题在于……这些“经验”可能压根不是真的。很多账号接广告时根本没用过产品,文案都是品牌方给的模板。所以啊,那种写得特别完美、一点缺点都没有的,大概率是软文。
也不是完全没办法。你可以留意这几个信号:
? 账号突然转型:平时发美妆的,突然开始推保健品;
? 产品出现频率异常高:不同账号同一时间推同一款产品;
? 优惠码+限时折扣:紧迫感拉满,催你赶紧下单;
? 缺乏客观细节:比如只说“很滋润”,但不提黏腻度、持久度。
如果能同时命中好几条,嗯……你懂的。
其实软文这种形式本身没问题,它是一种内容营销的方式。大家反感的不是广告,是伪装成真实的广告。
有的博主真的会试用,好的夸、差的骂,这种哪怕标注了“广告”我们也爱看。但那种纯复制粘贴、夸大其词的,说白了就是消耗信任。所以啊,软文不可怕,可怕的是为了卖货放弃底线。
很简单——因为有效。传统广告大家会下意识屏蔽,但软文藏在内容里,更容易被接受。而且成本低、转化率高,尤其适合美妆、护肤这类依赖“体验感”的产品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哪种形式的软文转化效果最好……这个可能还得看产品定位和用户匹配度,机制还挺复杂的。
下次再看到那种“惊艳全场”的唇部产品推荐,先别急着冲。记住:
说到底,唇后期软文只是一种形式。形式没有对错,但内容创作者的态度有。对读者来说,提高判断力、保持理性,才是对抗过度营销的最好方式。
好了,今天就聊到这。下次再看到那种“吹得天花乱坠”的唇部推荐,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