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9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看有些产品介绍,明明就是个台灯,却能让你看得心里一暖,甚至有点冲动想买?而有些介绍,参数罗列一堆,你却一点感觉都没有…… 这中间的差别,其实就在“会不会写软文”。今天咱就聊聊,怎么给一盏看似普通的台灯,写出打动人的文案。
先自问自答一个核心问题:台灯软文难道不就是介绍台灯多亮、多护眼、多好看吗?
是,但不全是。如果你只写这些,那充其量叫产品说明书。软文之所以“软”,是因为它得绕过用户的心理防线,把产品功能揉进生活场景里,让你觉得:“这说的不就是我吗?”
比如,你不会写“本品采用全光谱LED技术”,而可能会写:“深夜加班时,那种刺眼的冷白光,是不是总让你越忙越烦躁?” —— 你看,问题先行,技术隐藏背后,这才是软文。
台灯的本质是光。但用户买的不是“光”,而是光所带来的体验和解决的需求。
举个例子: - 如果你写给家长,光就是“孩子学习不伤眼的守护者”; - 写给熬夜加班的年轻人,光就是“深夜陪伴不孤独的温柔存在”; - 写给设计师/手艺人,光就是“还原每一处色彩细节的专业伙伴”。
所以写之前,先问自己:我这盏灯,是在为什么人,解决什么时刻的什么问题? 想清楚这个,文案就不会跑偏。
别总是一上来就甩卖点!试试这些结构:
? 故事式:从一个具体的人、一个深夜工作的场景写起,让读者先进入状态;
? 对比式:“以前用普通台灯,总觉得眼睛累…后来换了这盏,才发现不是我不适应,是光不对”;
? 悬念式:“为什么这盏灯能让人专注力提升30%?”,然后一步步揭晓;
? 日记式:用几天的时间记录使用体验,更真实也更接地气。
有些写法真的过时了……比如:
那应该怎么写?把技术语言翻译成“人话”。比如“均匀光”可以说“光线柔和铺开,书本角落都不暗”;“无蓝光危害”可以说“长时间看书,也不容易眼酸”。
这儿直接上干货,你可以照着做:
好文章是改出来的。写完软文,不妨问自己这几个问题:
如果答案都是?,那么这篇软文离成功就不远了。
其实有时候吧,写软文写多了也会有点困惑:我们是在真诚推荐,还是只是玩弄文字技巧?这个界限挺模糊的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再好的软文,如果产品本身不行,最终也会被反噬。所以写好文案的前提,是你真的认可那盏灯。
它不只是信息的传递,更是一次情绪的沟通。用光线连接需求,用文字传递温度,这才是软文写作真正的高级所在。
如果你也开始准备写一篇台灯软文,别急着动笔。先打开那盏灯,用它照亮你的键盘,感受一下——或许那一刻,你就知道该从哪里写起了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