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5字,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
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想过——为什么街上总有人提着小篮子卖茉莉花?这玩意儿闻着挺香,但真的有人买吗?嗯…说实话,我以前也这么想,直到我亲眼看到一位老太太十分钟卖出去二十串。
很多人觉得,卖花嘛,不就是卖植物本身?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。茉莉花卖的根本不是花,而是情绪和记忆。
想想看,谁会买一串很快就蔫了的小白花?是年轻人买来拍照发朋友圈?是中年人买来放在车里?还是老年人买来别在衣襟上?——其实都是,但也都不全是。
所以你看,它卖的早就不只是“植物”了。
一句好的茉莉花广告语,不该只说“香”、“便宜”、“好看”……这种词太模糊了,谁都会说。你得勾起某种“场景联想”,让人一下子进入那种想拥有的状态。
我举个例子对比一下:
? 普通版:“茉莉花,又香又白,十元三串!”
(听了无感,像街边叫卖)
? 走心版:“把夏天的风,戴在手腕上?!?br /> (是不是有画面了?还有点文艺情绪)
再比如:
? “闻一下,想起某个人?!?br />
? “五分钟的香,一整天的安静?!?/p>
这些说的都不是花本身,而是它带来的感受。
其实写广告语没那么难,记住三个原则:场景化、情绪感、短而巧。你不用说得特别复杂,但一定要戳中人。
这儿我整理了五种类型的广告语方向,你可以参考看看:
你可以根据你的客户群选一种风格,甚至可以混搭试试看~不过话说回来,效果可能得试了才知道,毕竟每个人的感受点不太一样。
我有个朋友之前摆夜市卖茉莉花手串,一开始就写个牌子“茉莉花 15元”,一晚上卖不出五六条。后来我让她换了一句:
“让手腕自带清风与温柔”
然后她再加了句副文案:“试戴一下,不香不用钱”(主动降低试错成本)。
结果?那周末她卖了四十多条……很多客人说“就是冲你写的这句话来的!”
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神奇案例,但说明一句话真的能改变人的购买决策。
虽然广告语重要,但实际卖的时候也不能全靠文案。比如:
嗯……说到这个,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每次摆摊都能爆单,天气、人流、甚至竞争情况都会影响效果。具体怎么做最合适,可能还得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
其实卖茉莉花背后是一整套“情绪小生意”的逻辑——你卖的是一种低成本、高共鸣的轻体验。很多人买的不是那串花,而是它所代表的那一点美好想象。
所以下次如果你见到有人卖茉莉花,不妨停下来看看……说不定ta的广告语正好打动你。
而如果你正打算试试这个生意,记得:先从一句让人停下来的广告语开始。
【文章结束】